近日,一场热闹非凡的校企“产供销”对接会在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以下简称汤阴开发区)举行,共吸引了县域内30所学校、11家企业代表参加,企业年产值预计将增加450万元。“这是继万庄新肥供销对接会、博农利‘汤材汤用’对接会后又一次构建产业内循环体系,探索延链、补链、强链机制的有益探索。”2022年12月28日,汤阴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,“通过推动企业优质产品资源与本地市场销售体系精准对接,可以加速提升食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、安全性和竞争力,有效促进供需双方合作共赢。”
2022年,汤阴开发区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以延链、补链、强链为导向,集聚内外部资源,高标准打造更具发展活力、更具竞争优势、更具聚合效应的现代产业集群。如今,食品、医药、精品钢及深加工作为汤阴开发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,正竞相带动相关产业链以蓬勃之势推动汤阴开发区的“二次创业”再掀热潮。
聚焦龙头带动 虹吸效应尽显
聚焦产业集聚 “区中园”赋能发力
汤阴开发区严格按照“一县一个省级开发区”的改革要求,将新型制造业产业园区、新型材料产业园区统一纳入开发区管理范围,形成“一区多园”管理模式,推动以大带小、一区多园、布局优化、资源共享。汤阴开发区以“区中园”模式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重点打造了六大产业园,着力推动“四大百亿级”产业园规划、建设、招商、落地,以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,推动区内产业链条整体升级,持续激发产业市场主体活力。
在“三化三制”改革中,汤阴开发区瞄准制约发展的堵点、阻点,以专业化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为方向,采取“管委会+公司”改革路径,从本质上回归开发区的经济属性,拓宽弘达公司运营、投资、孵化等职能,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和投资导向,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方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机遇,加快推进总投资7.6亿元的医疗器械产业园、高端制造产业园、食品产业园、医药产业园建设,全面推进开发区综合配套设施扩量提质。
聚焦服务创优 保产业链稳畅
汤阴开发区围绕全县三大主导产业链,按照全省“13710”工作要求,建立项目全周期“专人代办”工作机制,通过“企业动嘴、帮办跑腿”,跑出了利企便民“加速度”审批。汤阴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与县企业服务中心合署办公,积极承接下放的64项审批权限,放权赋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在为福建源香食品办理手续过程中,仅用15天时间就办结了项目全部手续,再一次刷新了“汤阴速度”。
为解决疫情之下企业发展困境,汤阴开发区相继出台多份文件,高标准筹建运行“企业之家”、企业用工储备库,搭建校企、银企、企企对接合作新平台,全力推进“技能河南、人人持证”建设。同时,为企业量身定制“政策大礼包”,全体干部主动上门送政策、送服务,当好惠企政策“宣传员”、政策落地“联络员”、企业发展“服务员”。截至目前,汤阴开发区内120余家企业共享受各类惠企政策3500余项,奖补金额达6亿元。
聚焦协同创新 构建发展新生态
汤阴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:“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牢固树立‘项目为王’理念,滚动实施‘三个一批’,做强主导产业,做大特色产业,谋划未来产业,着力打造产业布局合理、产业集群发展、资源集约利用、特色优势鲜明、发展动能强劲的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、先进制造业引领区和改革先导区,为建设美好汤阴,书写开发区加压奋进、砥砺前行崭新篇章。”(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郭瑞华 元 倩)